用词莫离句 有的词语在小的语言片段(如短语、分句等)中看,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在相对大些的语言片段(如句子、句群等)中看,存在的问题就比较清楚,如褒贬不当、判断失误、前后矛盾等。例如: “1994年1月18日,县委副书记崇南达杰在抓获偷猎者时壮烈牺牲,增援部队到来时,可可西里的严寒将这位誓死还保持射击姿式的环保卫士冻成了一尊雕像。”(可可西里向盗猎者开战),《南方都市报》1999年5月7日第9版) 比较明显的是句中的“姿式”用错了。“姿”是容貌、姿态;“式”是样式、格式、仪式。“姿”与“式”不能组合成词。说雕像的姿态,“姿式”应改为“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此外,这个句子还有没有毛病?不容易一目了然。 不妨在相对大些的语言片段中看看。 既然说已经抓获(逮住、捕获)了偷猎者,环保卫士怎么还保持射击姿势直到牺牲?抓获偷猎者时卫士牺牲了,谁押解偷猎者?如何控制现场?既然来了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持)的部队,现场就还会有敌情,还会有卫士在,这与已经抓获偷猎者、卫士牺牲理智哦的战况不吻合。前言后语的语意、态势配搭欠统一。文中的“抓获”(完成时态)宜改为正在进行时态的“抓捕”。 再往下看。“誓死”(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时的人并没有死,为什么保持射击姿势直到被冻死成雕像?要保持射击姿势至死不变的誓死者,其誓愿(保持涉及姿势至死不变)未免有些滑稽。庄重的“誓死”与“保持射击姿式(势)”的情态不相称。文中最后的语言片段宜改为:“可可西里的严寒将这位保持射击姿势誓死消灭偷猎者的环保卫士冻成了一尊雕像”。或者简截地将文中的“誓死”改为“至死”。 又如:“具有‘美猴王’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不搞组织内部的个人崇拜,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员工就像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一样,既有机会分享‘美猴王’的‘恩赐’,更要对‘美猴王’俯首帖耳,不然的话,就是违反组织的‘规范’。”(《“圈子文化”企业组织中的“癌细胞”》,《港澳经济》1999年第四期第80页) 前句是多重否定句。“无”、“例外”(在一般的规律、规定之外的情况)分别否定一次,“无一例外”是双重否定,即肯定。前句对企业是否搞个人崇拜做了否定判断(“不搞”),有没有毛病? 只看这句,正误难说。 再看后句。说小猴子对美猴王俯首帖耳,花果山上搞的自然是个人崇拜。句群中各句是统一体。但是这里的前句对“个人崇拜”做了“不搞”的否定判断,后句却对“个人崇拜”做“搞”的肯定判断,前后矛盾,孰对? 建立在后句所写实例基础上的判断,前句理应准确概括实例。由此可知,前句判断失误,“不搞”的“不”字应删。 为避免出现隐含在规范文字中间,有时作者都难以觉察到的语病,作文时不仅要规范用词、注意配搭好词语,更要留心语意的组合在前言后语中保持一致。总之:用词莫离句,终篇莫离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