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见”?——动作方向要说清楚
2015-07-29 06:51:55| 分类:
语文规范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动作关系,动作方向要说清楚,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把关系搞乱弄反了。这就要准确地选用词语,恰当地选用句式,以合情合理的语言环境来描述。 1经询问,其提供了下面的情况:租住出租屋的叫李振平,以前做过生意,亏了本,欠下很多债。本月21日,李从广州回来后,看见他的手提包里有支手枪。(《万里追捕》,《广东公安报》1996年5月30日)是谁“看见他的手提包里有支手枪”?后句是陈述句,主语“李”应该是动作“看见”的施动者,“他”所指的就应该是承上句的“其”。但是后句是前句的“其”提供的情况,“手提包里有支手枪”的,理应是疑犯李振平的,“他”所指代的人理应是李振平。发出“看见”这个动作的“他”,究竟是“其”还是“李”?有岐解。后句宜改为:“本月21日,他看见李从广州回来后,手提包里有支手枪。”调整词序后,“他”承前句指“其”,作为“看见”的施动者,“手提包”就是一番李振平的无疑了。 2为什么池塘里鱼的品种和荷花这么少呢?经向澳门一位园林专家唐先生解释才知,池中放养的原来都是金鱼和锦鲤,色彩缤纷······(《珠海特区报》1995年8月5日) 前句设问,后句解答。“经”,经过,表示过程、经历。“向”,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经向······唐先生解释”即对唐先生解释。莫非作者早已知道其中原因?这就与“才知”矛盾了。如果“才知”属实,那就应该是唐先生向作者解释了。2的后句误用了“向”字,动作行为的方向搞反了,释疑答难的正常过程搞错了。后句中的“解释”宜改为“请教”、“了解”,或者把“经向”改为“经过”,或者干脆删去“向”字,这样的问答解难的过程就合情合理了。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